首页
Portal
学习
名词
药材
经脉
方剂
典籍
帐号
快捷导航
登录
注册
搜索
帖子
搜索
或
发布帖子
帖子
用户
《伤寒论》
认识中药——中药的四气:温、热、寒、凉!
《中医基础理论》
认识中药 - 中药的五味:酸、苦、甘、辛、
《中药基本理论知识》
中医必背:汤头歌诀完整版
高骨
亢则害,承乃制什么意思?
最新发布
最新热门
最新回复
精华内容
中药方剂
中医必背:汤头歌诀完整版
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3-25
一起学习
高骨
高骨即解剖学上的桡骨茎突位置 手腕部近拇指一侧有显着隆起部分,即解剖学上的桡骨茎突位置。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0-04-16
一起学习
亢则害,承乃制什么意思?
亢则害,承乃制的意思是六气亢盛时就要有害,相承之气,可以制约它。 一、出处 《六微旨大论》,《六微旨大论》出自《黄帝内经》,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一篇散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1-03-22
一起学习
中医舌诊图谱及临床意义说明
舌 诊 脏 腑 部 位 分 属 图 据《内经》记载,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,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。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;舌中部候中焦脾 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3-25
一起学习
古今中药计量单位对比
很多中医人员,对中医古籍上斤、两、钱换成现在多少克,搞不清楚,导致中药治病效果不佳。按照本站提供度量衡,基本无误,治疗效果好。 汉唐的时候: 1 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3-05
一起学习
中药毒性分等级
俗话说“是药三分毒”,中药也不例外,本草著作《本草纲目》中收录了300余种有毒中药。但是,很多中药的“毒性”如果控制得当,甚至能够治疗顽疾。 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3-13
中医典籍
《雷公炮炙论》
《雷公炮炙论》三卷,南北朝刘宋·雷敩约撰于公元五世纪。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。此书为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学专著,原载药物300种,每药先述药材性状及与易混 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3-06
中医典籍
《中医基础理论》
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,它主要包括阴阳、五行、运气、脏象、经络等学说,以及病因、病机、诊法、辨证、治则治法、预防、养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1-10-02
中医典籍
《中药基本理论知识》
《中药基本理论知识》可以使读者了解更多关于中药材的品种作用配伍性能等特点。 中国的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天然药材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植物、动物和矿物。这些 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4-04
一起学习
伤寒论条文397条(全)
《伤寒论》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,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,全书12卷。现今遗存10卷22篇。 张仲景原著《伤寒杂病论》在流传的过程中,经后人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0-03-06
一起学习
昏倒了应该掐人中吗?
掐人中,是中医对一般昏迷的急救方法,主要是通过疼痛刺激使人苏醒,具有升压、促醒的作用。而心肺复苏是指胸外按压+人工呼吸,抢救的黄金时间为4- 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3-06
经脉腧穴
十宣
【穴位名】十宣 Shí Xuān 属经外奇穴 【定位与取法】仰掌,十指微屈微取穴;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,距指甲游离缘0.1寸,左右共10个穴位。 【 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3-06
一起学习
【转】这是一篇让中医黑彻底闭嘴的文章,看看科技部人员如何评价
亲爱的读者,本文是国家科技部研究员贾谦的文章,可以说纠正了目前社会大众对中医的许多误解和盲区,愿有缘者得之。中医微息,为了保护并支持我们的国粹,利 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8-29
经脉腧穴
督脉
按照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·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》 ,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,体表出曲骨穴,向下过会阴部,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,沿人体后背上行 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4-05
地道药材
钩藤
【中药名】钩藤 gouteng 【别名】钓藤、双钩、钩藤钩子、方钩藤、倒挂刺、金钩藤。 【英文名】Uncariae Ramulus Cum Uncis 【药用部位】茜草 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4-02
一起学习
二十八脉分类经典(表格-歌诀)
歌诀: 浮洪濡散芤革阳,沉伏牢弱为阴伤;迟缓涩结脉来慢,数疾促动主盛阳;虚细微代短不及,实脉紧滑弦又长;二八病脉要记清,浮沉迟数虚实参。 常见的28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6-28
一起学习
二十八脉分类经典(表格-歌诀)
歌诀: 浮洪濡散芤革阳,沉伏牢弱为阴伤;迟缓涩结脉来慢,数疾促动主盛阳;虚细微代短不及,实脉紧滑弦又长;二八病脉要记清,浮沉迟数虚实参。 常见的28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6-28
中医典籍
医林改错
此医学著作共二卷。王清任(公元1768~1831年),字勋臣,玉田(今属河北省)人。他20岁左右开始学医,发现古代医书中有关人体结构和脏腑功能的记载有不确之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6-04
一起学习
三月茵陈四月蒿,五月六月当柴烧
茵陈为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植物,为一味中药材。在三月春暖花开时,其地上茎叶开始生长,”嫩而有香气“,不但可以食用,而且药效颇高;但到了四月时,其茎叶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27
地道药材
铁落
拼音注音:Tiě Luò 别名:生铁洛、生铁落、铁液、铁屎、铁屑、铁花、铁蛾 英文名:iron chippings (have fallen on the ground when forge iron) 出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22
一起学习
胃不和卧不安
中医讲:“阳明者,胃脉也,胃者六腑之海,其气亦下行。阳明逆,不得从其道,故不得卧也”。因此: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,是中医治疗“不寐”的重要理论之一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22
一起学习
久病入络,久病及肾
久病入络”理论是叶天士首提,是对叶氏临床经验的总结,与此同时也奠定了中医络病学的理论基础。叶氏在《临证指南医案》中多次提及:“初病在经,久病入络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22
一起学习
久病多虚,久病多瘀,久病入络,久必及肾
病延日久不愈,或治不得法,或病本深痼,屡治乏效而致病情逐渐演变加深加重,于医于患皆为之痛楚,故治疗亦为棘手,然临证每每经过详细四诊合参后,朱良春所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22
一起学习
不通则痛,不荣则痛
不通则痛:气血运行不畅,经脉痹阻不容则通:脏腑经脉失养 很多对中医有所了解的人,都知道中医有一种“不通则痛”的理论。其实质就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22
一起学习
朱丹溪:无痰不作眩
眩晕是由于情志、饮食内伤、体虚久病、失血劳倦及外伤、手术等病因,引起风、火、痰、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,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,以头晕、眼花为主要临床表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21
一起学习
桑螵蛸和虫瘿的关系
桑螵蛸是一种固精止带缩尿药,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、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。以上三种分别习称“团螵蛸”、“长螵蛸”及“黑螵蛸”。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04
一起学习
莲子与芡实其实是“兄弟”
莲子与芡实,都是广府人家“汤料一族”里的“常客”,却很少人知道它们都来自睡莲一家,关系算得上兄弟。 莲蓬 首先,它们都是睡莲科植物,莲子是莲属果实,芡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04
一起学习
地八山山四,丹苓泽泻三
“地八山山四,丹苓泽泻三”是六味地黄丸的组方。 六味地黄丸,原名地黄丸。 方剂组成:熟地黄八钱、山药四钱、山茱萸四钱、茯苓三钱、牡丹皮三钱、泽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03
一起学习
宁得五加一把,不要金玉满车
这是民谣中流传的一句,说的是“刺五加”。《证类本草》记载了饮用刺五加酒健美增寿的故事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,对刺五加也是推崇备至。古人特别重视刺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4-25
一起学习
马齿苋为什么称为五行草?
马齿苋又叫五行草,即有五种颜色的“草”。 五行就是五色: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,叶青、梗赤、花黄、根白、子黑。按五行来说,青是木、赤为火、黄为土、白属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4-24
一起学习
大青叶、板蓝根、青黛来自于同一个植物
板蓝根、大青叶、青黛三味药同源自十字科植物菘蓝,都具有清热解毒之功,但使用部位和加工方法不同,功效各有侧重。 植物菘蓝 板蓝根 板蓝根又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4-24
加载更多
中药方剂
中医必背:汤头歌诀完整版
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3-25
一起学习
伤寒论条文397条(全)
《伤寒论》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,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,全书12卷。现今遗存10卷22篇。 张仲景原著《伤寒杂病论》在流传的过程中,经后人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0-03-06
一起学习
5.2 十二经脉
5.2.1 十二经脉的名称(一)命名原则 内为阴,外为阳:阴阳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,经络系统亦以阴、阳来命名。其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,分布于肢体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1-10-02
一起学习
中医舌诊图谱及临床意义说明
舌 诊 脏 腑 部 位 分 属 图 据《内经》记载,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,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。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;舌中部候中焦脾 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3-25
中医典籍
《伤寒论》
伤寒论序 《伤寒论序》是《伤寒论》的原序,作者是汉朝张仲景。原序是《伤寒论》的中心思想,是全书的宗旨和纲领。文章简洁精练,文道兼备,是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2-02-12
中医典籍
《中医基础理论》
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,它主要包括阴阳、五行、运气、脏象、经络等学说,以及病因、病机、诊法、辨证、治则治法、预防、养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1-10-02
地道药材
山药
【中药名】山药 shanyao 【别名】淮山、山药蛋、山薯。 【英文名】Dioscoreae Rhizoma。 【来源】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0-08-02
地道药材
太子参
【中药名】太子参 taizishen 【别名】四叶参、童参、孩儿参、米参。 【英文名】Pseudostellariae Radix。 【来源】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0-08-02
中医典籍
《雷公炮炙论》
《雷公炮炙论》三卷,南北朝刘宋·雷敩约撰于公元五世纪。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。此书为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学专著,原载药物300种,每药先述药材性状及与易混 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3-06
地道药材
红景天
【中药名】红景天 hongjingtian 【别名】库叶红景天、高山红景天、仙赐草。 【英文名】Rhodiolae Crenulatae Radixet Rhizoma 【来源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0-08-02
地道药材
甘草
【中药名】甘草 gancao 【别名】蜜甘、甜甘草、国老、美草。 【英文名】Radix Rhizoma Glycyrrhizae。 【来源】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0-08-02
地道药材
葛根
【中药名】葛根 gegen 【别名】干葛、葛条、粉葛、甘葛。 【英文名】Radix Puerariae 、 Lobed Kudzuvine Root。 【来源】豆科植物野 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3-10
地道药材
黄芪
【中药名】黄芪 huangqi 【别名】黄耆、木耆、绵黄芪、王孙、箭芪。 【英文名】Astmgali Radix。 【来源】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3-12
地道药材
樟木
【中药名】樟木 zhangmu 【别名】樟材、香樟木、吹风散。 【英文名】Lignum Cinnamomi Camphorae 【药用部位】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 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3-12
一起学习
二十八脉分类经典(表格-歌诀)
歌诀: 浮洪濡散芤革阳,沉伏牢弱为阴伤;迟缓涩结脉来慢,数疾促动主盛阳;虚细微代短不及,实脉紧滑弦又长;二八病脉要记清,浮沉迟数虚实参。 常见的28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6-28
地道药材
鹿衔草
【中药名】鹿衔草 luxiancao 【别名】鹿安茶、鹿含草、鹿蹄草、红肺筋草、圆叶鹿蹄草、破血丹、纸背金牛草、鹿寿茶。 【英文名】Pyrolae Herba。 ......
小学生
• 2019-03-06
学习交流
古今中药计量单位对比
很多中医人员,对中医古籍上斤、两、钱换成现在多少克,搞不清楚,导致中药治病效 ......
admin
• 2019-03-05
一起学习
二十八脉分类经典(表格-歌诀)
歌诀: 浮洪濡散芤革阳,沉伏牢弱为阴伤;迟缓涩结脉来慢,数疾促动主盛阳;虚细微代短不及,实脉紧滑弦又长;二八病脉要记清,浮沉迟数虚实参。 常见的28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6-28
一起学习
三月茵陈四月蒿,五月六月当柴烧
茵陈为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植物,为一味中药材。在三月春暖花开时,其地上茎叶开始生长,”嫩而有香气“,不但可以食用,而且药效颇高;但到了四月时,其茎叶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27
一起学习
胃不和卧不安
中医讲:“阳明者,胃脉也,胃者六腑之海,其气亦下行。阳明逆,不得从其道,故不得卧也”。因此: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,是中医治疗“不寐”的重要理论之一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22
一起学习
久病入络,久病及肾
久病入络”理论是叶天士首提,是对叶氏临床经验的总结,与此同时也奠定了中医络病学的理论基础。叶氏在《临证指南医案》中多次提及:“初病在经,久病入络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22
一起学习
久病多虚,久病多瘀,久病入络,久必及肾
病延日久不愈,或治不得法,或病本深痼,屡治乏效而致病情逐渐演变加深加重,于医于患皆为之痛楚,故治疗亦为棘手,然临证每每经过详细四诊合参后,朱良春所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22
一起学习
不通则痛,不荣则痛
不通则痛:气血运行不畅,经脉痹阻不容则通:脏腑经脉失养 很多对中医有所了解的人,都知道中医有一种“不通则痛”的理论。其实质就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22
一起学习
朱丹溪:无痰不作眩
眩晕是由于情志、饮食内伤、体虚久病、失血劳倦及外伤、手术等病因,引起风、火、痰、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,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,以头晕、眼花为主要临床表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21
一起学习
桑螵蛸和虫瘿的关系
桑螵蛸是一种固精止带缩尿药,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、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。以上三种分别习称“团螵蛸”、“长螵蛸”及“黑螵蛸”。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04
一起学习
莲子与芡实其实是“兄弟”
莲子与芡实,都是广府人家“汤料一族”里的“常客”,却很少人知道它们都来自睡莲一家,关系算得上兄弟。 莲蓬 首先,它们都是睡莲科植物,莲子是莲属果实,芡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04
一起学习
地八山山四,丹苓泽泻三
“地八山山四,丹苓泽泻三”是六味地黄丸的组方。 六味地黄丸,原名地黄丸。 方剂组成:熟地黄八钱、山药四钱、山茱萸四钱、茯苓三钱、牡丹皮三钱、泽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5-03
一起学习
宁得五加一把,不要金玉满车
这是民谣中流传的一句,说的是“刺五加”。《证类本草》记载了饮用刺五加酒健美增寿的故事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,对刺五加也是推崇备至。古人特别重视刺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4-25
一起学习
马齿苋为什么称为五行草?
马齿苋又叫五行草,即有五种颜色的“草”。 五行就是五色: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,叶青、梗赤、花黄、根白、子黑。按五行来说,青是木、赤为火、黄为土、白属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4-24
一起学习
大青叶、板蓝根、青黛来自于同一个植物
板蓝根、大青叶、青黛三味药同源自十字科植物菘蓝,都具有清热解毒之功,但使用部位和加工方法不同,功效各有侧重。 植物菘蓝 板蓝根 板蓝根又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4-24
一起学习
金银花为什么叫双花?
金银花,正名为忍冬(学名:Lonicera japonicaThunb.)。金银花三月开花,五月出微香,蒂带红色,初放时是白花,花瓣洁白似银,两三天后化为金黄色,黄色为金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3-04-24
一起学习
饮证
《饮证》 定义: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,停积于某些部位的病证。 一、历史沿革1、《内经》 论 ‘积饮’《素问六元正记大论篇》:“太阴所至,为积饮否隔。 ......
小学生
• 2022-06-09
推荐阅读
《伤寒论》
伤寒论序 《伤寒论序》是《伤寒论》的原序,作者是汉朝张仲景。原序
《中医基础理论》
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,它主要包括阴阳、五行、
《中药基本理论知识》
《中药基本理论知识》可以使读者了解更多关于中药材的品种作用配伍性能等特点。
精选内容
1
中医必背:汤头歌诀完整版
2
学中医,慢慢来
3
高骨
4
亢则害,承乃制什么意思?
5
中医舌诊图谱及临床意义说明
6
古今中药计量单位对比
7
中药毒性分等级
8
《雷公炮炙论》
9
《中医基础理论》
10
《中药基本理论知识》
精选图文
中医必背:汤头歌诀完整版
2019-03-25
学中医,慢慢来
2019-03-05
高骨
2020-04-16
亢则害,承乃制什么意思?
2021-03-22
中医舌诊图谱及临床意义说明
2019-03-25
古今中药计量单位对比
2019-03-05
中药毒性分等级
2019-03-13
《雷公炮炙论》
2019-03-06
《中医基础理论》
2021-10-02
《中药基本理论知识》
2019-04-04
伤寒论条文397条(全)
2020-03-06
昏倒了应该掐人中吗?
2019-03-06
常用网站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
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
国家医学考试网
中国中医科学院
中华中医药学会
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
中国针灸学会
中国中药协会
国医大师网站
盛宗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