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: 486|回复: 0

羚羊角

[复制链接]

羚羊角[复制链接]

小学生 发表于 2019-3-25 19:03:34 [显示全部楼层]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 回复:  0 浏览:  486
  • 归经类别: 心经 肝经 
  • 功效类属: 平肝息风药 » 息风止痉药
  • 药性性质: 寒性中药
  • 药味分类: 咸味中药 
  • 药用部位: 动物类
  • 毒性说明:
  • 转载请注明来自:【学习中医:http://xuexizhongyi.com】
  • 中药繁多,难免存在疏漏,诚邀您协助完善相关信息 ,感谢支持!

点击查看大图
  【中药名】羚羊角 lingyangjiao
  【别名】泠角、九尾羊角、角、羱羊角。
  【英文名】Saigae Tataricae Cornu。
  【药用部位】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innaeus的角。
  【动物形态】身体大小与黄羊相似。头形比较特别,耳廓短小,眼眶突出。鼻端大,鼻中间具槽,鼻孔呈明显的筒状,整个鼻子呈肿胀状鼓起。雄羊具角一对,不分叉。角自基部长出后几竖直向上,至生长到整个角长1/3高度时,二角略向外斜,接着又往上、往里靠近再又微微往外,最后二角尖相向略往内弯。角尖端平滑,而下半段具环棱。角呈半透明状,蜡黄色。整个体色呈现灰黄色,但体侧较灰白,冬季时毛色更淡。
  【产地分布】性喜干旱,栖息于荒漠及半荒漠的开阔地区。冬季为避风雪,往往迁往比较平缓的山间坡地或平原过冬。仅分布于新疆北部。
  【采收加工】全年均可捕捉,捕得后,将角从基部锯下,晒干。一般以8~10月采收者质好色佳。野生赛加羚羊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严禁捕猎。
  【药材性状】长圆锥形,略呈弓状弯曲。类白色或黄白色,基部稍显青灰色;嫩枝全体光润如玉,无裂纹,对光透视有“血丝”或紫黑色斑纹,老枝有细裂纹;除顶端外,有10~16个隆起环脊,间距约2厘米。基部锯口类圆形,内有坚硬的骨塞,习称“羚羊塞”。除去骨塞后,对光透视,无骨塞部分的中心有一条细孔直通角尖,习称“通天眼”。质坚硬,断面角质。气微,味淡。
  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咸。归肝经、心经。
  【功效与作用】平肝息风、清肝明目、散血解毒。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。
  【临床应用】用量1~3克,宜单煎2小时以上,或磨汁、研粉服,每次0.3~0.6克。用治高热惊痫神昏痉厥、子痫抽搐、癫痫发狂、头痛眩晕、目赤翳障、湿毒发斑、痈肿疮毒。
  【药理研究】解热镇痛,镇静、抗惊厥;具有兴奋胃肠及子宫平滑肌作用,降低血压,增加耐缺氧能力。
  【化学成分】主要含角蛋白、磷酸钙、不溶性无机盐、多种氨基酸,并含五种磷脂类成分。
  【使用禁忌】脾虚慢惊禁服。
  【配伍药方】①治中风心烦,恍惚、腹中痛或时闷绝:羚羊角屑,微炒,捣罗为散,温酒服3克。(《简易普济良方》)
  ②治癫痫:羚羊角、僵蚕钩藤党参各1.5克,天麻甘草各l克,全蝎0.7克,蜈蚣0.3克。上药混合研末,每服l克,每日2~3次。[《浙江中医杂志》1981,(11):522]
  ③治偏风,手足不随,四肢顽痹:羚羊角(镑)30克,独活(去芦头)60克,乌头(炮裂,去皮、脐)0.9克,防风(去叉)0.3克。上四味,锉如麻豆大。每服15克,以水二盏,煎取一盏,去滓分温二服,空腹夜卧各一。(《圣济总录》羚羊角汤)
  ④治血虚筋脉挛急,或历节擎痛:羚羊角磨汁半盏,以金银花45克,煎汤一碗和服。(《续青囊方》)
  ⑤治小儿夜啼及多惊热:羚羊角屑0.3克,黄芩0.3克,犀角屑0.3克,甘草0.3克(炙微赤,锉),茯神0.3克,麦门冬15克(去心,焙)。捣,粗罗为散。每服3克,以水一小盏,煎至五分,去滓;量儿大小,分减服之。(《羚羊角散》)
  ⑥治卒食噎:羚羊角30克。捣细罗为散,每服不计时候,以粥饮调服3克。亦可以角水磨涂咽喉外。(《圣惠方》)
  ⑦治恶疮肿:羚羊角生磨,和水涂疮肿上。(《普济方》)
版权申明:以上内容由网友上传发布,如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。我们允许您在注明来源为: ”学习中医网:www.xuexizhongyi.com“ 时自由转载以上内容。感谢原文作者的付出以及您的支持!
本贴地址:https://xuexizhongyi.com/315-1-1.html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