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: 743|回复: 0

饮证

[复制链接]

饮证[复制链接]

小学生 发表于 2022-6-9 10:16:42 [显示全部楼层]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 回复:  0 浏览:  743
饮证

定义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,停积于某些部位的病证。


一、历史沿革
1、《内经》 论 ‘积饮’
《素问六元正记大论篇》:太阴所至,为积饮否隔。”
《素问.至真要大论篇》:“湿淫所盛......民病积饮.....。”
《素问气交变大论篇》“岁土太过,雨湿流行,肾水受邪,......  饮发中满,食减。”


2、《金匮要略》 论‘痰饮
首创 “痰饮’ 病名。
广义痰饮是诸饮的总称,分为痰饮、悬饮溢饮支饮留饮伏饮等。
窄义的痰饮专指饮留肠胃。
其人素盛今瘦,水走肠间,沥沥有声,谓之痰饮。饮后水流在胁下,咳唾引痛,谓之悬饮。饮水流行,归于四肢,当汗出而不汗出,身体疼重,谓之溢饮。咳逆倚息,短气不得卧,其形如肿,谓之支饮。
治则:病痰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。


3、《千金要方》论 ‘痰饮’
一曰留饮,停水在心下;
二曰澼[pì]饮、水澼在两胁者;
三曰痰饮,水在胃中;
四曰溢饮,水溢在膈上、五脏间;
五曰流饮,水在胃肠,动摇有声。


4、《儒门事亲》论 ‘痰饮’
病因有五:
“有膹[fèn]郁而得之者,有困乏而得之者,有思虑而得之者,有痛饮而得之者,有热时伤冷而得之者。饮证虽多,无出于此。”
治疗观点:
”治病有先后,不可乱投,邪未去时,慎不可补也,大邪新去,恐反增其气,转甚于未治之时也。”
认为:“饮当去水,温补转剧。”


5、《景岳全书》论 ‘痰饮’
“痰之为病,必有所以致之者,如因风因火而生痰者,但治其风火,风火清而痰自息也。如因虚因实而生痰者,但治其虚实,虚实愈而痰自平也。未闻治其痰,而风火可自散,虚实可自调者,此所以痰必因病而生,非病之因痰而致也。故内经之不言痰者,正以痰非病之本,而痰为病之标耳。今举世医流,但知百计攻痰,便是治病。竞不知所以为痰,而痰亦因何而起。”

提倡审证求因,辨证论治。


6、程门雪论 ‘痰饮’
《金匮》痰饮,着重在饮,后来发展,着重在痰。一切怪病多生于痰,认识痰饮,是辨证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




二、范围(类似于)
痰饮:胃潴留、幽门梗阻、胃肠神经官能症。
悬饮:渗出性胸膜炎,胸腔积液、结核性胸膜炎等。
溢饮:心性水肿、肾性水肿。
支饮: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肺心病等。




三、病因
外感六淫(风寒湿暑燥火),疬气,秽气
内伤:饮食不节,劳倦,情志,房劳,病理产物
体虚:老年,宿疾,久病,劳役,它病,先天不足


四、病机
“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 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 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,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。”

2022-06-09_101759.jpg

正常生理:
三焦者,决渎之官。
肺主治节,通调水道。
脾主运化,转输水谷精微。
肾主开合,分清泌浊,主蒸腾气化


基本病因为感受寒湿,饮食不节,体虚劳(体质虚弱)。

总的病机为三焦气化失宣,肺脾肾三脏运行水液功能失调。三脏之中,
脾运失司,首当其要。

病理总属阳虛阴盛,本虚标实,而中阳素虛,脏器不足是主要病理基础。



版权申明:以上内容由网友上传发布,如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。我们允许您在注明来源为: ”学习中医网:www.xuexizhongyi.com“ 时自由转载以上内容。感谢原文作者的付出以及您的支持!
本贴地址:https://xuexizhongyi.com/4877-1-1.html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